2014年,手游行业进入集中爆发期。不管是研发、发行、投资、第三方服务公司都纷纷入驻成都开办分公司或者总公司。一个偏居巴蜀盆地一隅的二线城市,瞬间站到了行业的风口浪尖上。有人说那时候成都有一千多家手游团队,有人说成都有八百多家手游团队,没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但在2014年的成都天府软件园里,人们泡茶馆、打麻将、吃火锅时,满口都是“千万流水”“S级产品”……
而现在,有文章称成都手游行业泡沫日益凸显,大批的团队或解散或迁移,如今留在成都的只剩两百多家。一年之后,这座城市的手游圈安静了很多。从疯狂到失落再到理性,深植游戏基因的成都整装待发,开始寻找新的方向,比如VR。
在前不久的成都UCloud VR主题活动上,我有幸认识了两位在成都做VR的朋友,一位是四川知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乐莉,一位是成都亿次元科技的创始人陈博。出发点不同,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VR这个新兴领域。他们对于VR变现,融资,瓶颈等方面,都有着深入独到的见解。
开办线下体验店实现变现
这是个很犀利的问题,也是创业者不得不正面回答的一个问题。乐莉的公司创办了“超验空间”线下体验店,头显搭配座椅搭配专门制作的短视频,给体验者一种虚拟现实的空间感。目前已经在市面上销售,在全国也有几十家加盟店面。可以说乐莉的做法就是现阶段VR行业变现的一种捷径。她认为变现是硬件厂商去考虑的问题,目前现阶段做不到人手一个头显,内容也做不到像视频平台那样丰富数量多,所以可以在不同的城市建立一些体验馆,把人集中在一个区域里,让对此有兴趣的一批人先体验到各种类型的VR设备,按次收费。这才是线下可以实现变现的一种方法。3Glasses目前在全国铺了700家线下体验店,成都有15家。前期就是培养用户的一个阶段,包括用户操作习惯体验习惯等等,让人们知晓才是最大的目的。
乐莉的公司已经成功融资千万,陈博的亿次元也正在紧密跟踪融资的事,在2016年会出六款VR的游戏产品,结合现有的IP资源去尝试和摸索,“前期就是一个踏坑摸索的阶段”。
一个团队从头做到尾就是死路一条
陈博的亿次元今年5月份才刚成立,以前是手游出身现在转型做VR游戏,可以说他们对于成都手游行业的世事变迁有着最直观的感受。陈博介绍说亿次元目前有50人的团队专门做VR游戏这块,和尼比鲁、3Glasses、三星gear等等硬件厂商都有合作。
陈博认为在成都做VR最大的瓶颈其实是人才,专业的VR行业人才。他也希望呼吁更多的CP关注考虑VR。而对于已经有了线下实体店的乐莉来说,最大的瓶颈是内容。为了培养用户连续性的消费习惯就需要连续性的内容提供,而制作一个短视频时间和资金的成本也不低,一个月做出来的片子投放市场后两个月就失去新鲜感,转换率非常低。因此现在业界普遍采取多方合作的形式,“一个团队从头到尾都做下来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既然国内内容缺失,为何不寻求国外的内容支持?要知道国外VR行业发展远比国内成熟。
乐莉认为,国外对于这种新技术的态度和国内是存在差距的。在没有足够好的体验之前,他们不会推向市场,只会推出测试版以供更多的开发者做测试用。前期就是不停的烧钱来养这个团队,就像脸书是养出来的同样的道理。眩晕感也是难以突破的一个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就是从内容着手,制作更多的参照物来解决这个问题。
尽管国内VR行业存在着内容缺失的硬伤,但陈博依然认为这是一件好事。VR已经注定是未来,未来会有更多的内容厂商参与进来,硬件商开始强势起来,这样才能快速的推进VR产业的发展,而不是几家厂商发力去解决技术、玩法、内容等等问题。
要趁巨头杀进来之前快速铺量
陈博在谈话中一直强调,2016年将是VR行业的元年,他在呼吁人们关注这个行业的同时,也给出了一些意见。他认为,对于现在还没有接触VR的内容厂商来说,可以先去了解海外的市场,可以先和硬件厂商建立合作,后面再去考虑技术上的事情。首先要保证自己以及团队的存活,快速进入市场等待爆发。“你不可能再等手游第二次爆发了”。
VR行业不是一家就能做成的,还需要政府的支撑和机构的支撑。亿次元也正在考虑吸纳团队做VR内容的孵化器,帮助内容厂商找到找到硬件厂商和投融资,建立一个良好的产业链关系。现在国内硬件厂商需要做的就是快速去铺量占领市场,把自己在国内的行业地位提升上来。海外厂商以及国内腾讯小米这样的巨头会在市场起来之后快速进来杀一波,这时候再进入这个行业就为时已晚。
那么相对闭塞的成都是否能成为一个新兴行业的摇篮呢?陈博认为完全可以。尽管经历了一次洗牌,成都还是保留着游戏的基因,相对于成熟的手游行业,VR并不存在资源瓶颈发展瓶颈,更多的优质内容都在海外,多关注海外市场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