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工作室常常要花费10倍于开发经费的预算来吸引玩家下载自己的游戏。而令人震惊的是:其中大部分的费用可能都打了水漂。
去年,营销欺诈让游戏开发商损失超过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2.9亿元)。而上周在新加坡举办的Casual Connect大会上,发行商GoGame的首席执行官David Ng就在发言时表示:游戏开发商应该只和清醒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发行商合作,因为急切扩展玩家基数的游戏制作室往往向刷单者支付了大笔金钱。《部落冲突》(Clash of Clans)的开发商Supercell和《糖果粉碎传奇》(Candy Crush Saga)的开发商King 就各为自家游戏投入了5亿美元广告费。由此可见,争夺玩家的开销已经接近天价。而为了在369亿美元规模的手游市场中生存,降低受骗风险已成当务之急。
新加坡发行商GoGame的老总David Ng,该公司承诺将帮助游戏开发商揪出刷单者。
不论是苹果还是安卓平台,免费游戏都靠内购大发横财。游戏开发商对玩家的消费价值了如指掌。为了一位能花费25美元玩游戏的玩家,他们通常愿意投入24美元来把他争取过来。而像King这样的大公司,他们甚至可以贴钱争取玩家下载自己的游戏。因为这位玩家可能会介绍其他朋友也来玩游戏。这时,他们就会和营销网络合作。每增加一次下载,营销网络都有抽成。而营销网络则会和各种具备打广告能力的机构合作,也就是在你用手机上网时强制打开苹果或者谷歌应用市场的那些人。
于是,欺诈就发生了。营销网络向任何能增加游戏装机量的人付钱。而有些小型广告机构就用外挂来刷单。
2015年的一项市场研究就揭示了这个问题:
“欺诈早就存在,这是业内公开的秘密。”David Ng 说道,“但是,大多数人无法精确统计。少数刷单尚可接受,可如果达到总量的30%-40%,那就太过分了。”他还指出:虽然大部分手游从业者都知道这个问题,但没几个人能清醒认识到只有全面调查才能揪出刷单者并最终解决该问题。
“一部手机下载了500多款游戏,那肯定有问题。”David Ng 补充道,“推广费都让这些外挂赚去了。”接下来,David Ng 还介绍了几种通用的应对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对比应用市场的官方下载数据和推广方的业绩。他说:“如果几万次的购买账号都来自美国,而软件却下载到菲律宾国内的手机上,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当然,David Ng 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和GoGame这样的专业公司合作打击刷单,而不是提高砸钱的力度,只懂野蛮推广。不过,他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应用商店提供后台开发接口,让最小的游戏制作室也能独自对抗刷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