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手游那点事欣欣
伴随着高温和兴奋,持续近一周的ChinaJoy落下帷幕,作为一年一度游戏圈的盛会和风向标,今年的ChinaJoy轮回中又让人看到了什么?腾讯展台前的“抄袭事件”自然是印象深刻;盛大的谢幕也带来了一丝伤感;小龙虾局依旧源源不断。然而我们看到了另一些需要认真审视的问题。
1.大厂控场明显,移动游戏行业已步入中后期
据ChinaJoy数据报告显示,今年CJ参观总人数达32.55万人次,同比增长19.2%,创下了历年之最。玩家的热情不变,但今年参展的厂商与去年相比已经偏向稳定,惊喜不多,大厂控场明显,格局初步落成。
从今年CJ展台的位置、大小等不难看出,大型游戏企业为主导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两极分化严重。以手游大厂、硬件厂商、娱乐公司、上市企业等为代表的公司展台超过八成,且地段位置都相对集中有优势。与此相反,中型及以下厂商参展的不多,即使参展也大多以一些边角位为主,门前相对冷落。
当然,今年BtoB展馆相比往年确实冷清了不少,甚至连展台上交流合作对接的人也常不在岗位上。一方面因为严查证件的原因,另一方面,从CJ上获取合作关系的概率越来越低,厂商数量减少,合作相对固定,粗放式的寻求合作已经不再适用。
CJ馆内的格局同时反映的是移动游戏行业的生态,大厂控场,中小厂商生存受挤压,这样的情况已经得到证实。而从这届ChinaJoy上看,移动游戏甚至已经跨过了中期,步入了中后期,行业大体格局已定,未来将往精细化、成熟化稳步发展。
2.得益于商业模式的清晰明朗,VR、电竞、直播三大板块火爆CJ
今年的ChinaJoy似乎是以移动游戏为主导,以电竞、直播、VR为爆点的展会。大型展台在展示竞技类手游时大多以在现场举办小型的电竞比赛为主;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推广方式这次被广泛运用于ChinaJoy上;VR更是火热,不管是厂商还是玩家都乐此不疲。这三大板块似乎都在争相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而归根结底,这是商业模式的推进所带来的变化。
“直播”真正实现火爆的导火线来源于“映客”等直播APP的突围崛起,而后商业模式的清晰和用户的不断涌入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甚至有人提出“全民直播”的概念。这次的ChinaJoy也有不少游戏厂商意识到主播所带来的推广力量,特意邀请了一些知名主播进行展台的直播,直播大军瞬间涌入。熊猫、斗鱼、龙珠等直播平台的展台前也都是人头攒动。
“移动电竞”在过去两年可以说只是一个概念,甚至并不被看好。但在庞大的资本入驻以及商业模式的逐渐清晰之后,其迎来转机和明朗前景。靠游戏本身或许并不赚钱,但周边商业活动的价值却潜力无限。
今年的ChinaJoy可以说是国内VR兴起以来的第一次集体亮相,这与三四年前移动游戏在ChinaJoy上的表现情况极其相似。这届ChinaJoy期间,各家游戏企业共计展出逾400款游戏产品,新曝光游戏产品超50款,其中半数为VR游戏。索尼PSVR、暴风魔镜等热门展台相继出现排队现象,而且即使被告知排队需数个小时,玩家也依然是络绎不绝。玩家的兴趣和青睐能给VR带来不少信心,未来在技术和内容革新完成后,或将迎来真正的爆发。
直播、电竞、VR,依托于游戏,却又不止于游戏。
3.移动游戏出海依旧火热,所谓的时机一直都在
如果说2015年CJ是手游出海的兴起,那么2016年CJ则是手游出海的进阶。经过一年的探索和试水,出海已然得到稳步发展,布局的厂商增多,出海产品的成绩提升。在今年的CJ上,不管是嘉宾演讲还是海外发行商的参展,都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重点关注。
移动游戏出海论坛和演讲的权重在不断提升,除了原本专注海外的企业依然风光之外,国内大厂如三七互娱、龙图游戏等也都在ChinaJoy上表明自己做海外的决心和成绩。除此之外,在toB展馆的交流中,出海发行商特别吃香,不少CP携产品寻找有经验的发行商助其出海。
在出海领域,不管是发行商、流量平台还是支付渠道,入局的厂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但市场仍然有值得挖掘的空间,时机一直都在。
4.CJ周边活动更加精准化、高效化
每年CJ的周边活动都是一大重头戏,对不少从业者来说其价值甚至远超官方活动。而从往年的情况和经验来说,活动繁多杂乱,大部分人处于赶场刷场的状态,只为走走过场,并没有产生太多的实际价值。
但今年匆忙慌乱的情况显然有所改善,尽管活动数量依旧非常多,但各大活动在定位、场地选择、时间把控、人员邀请等方面都提前做好了规划。今年有超过一半的活动为定向邀请模式,按照活动性质等进行细分,有明确的目标,不再是大杂烩,不再是所有人涌入同一个场子。而是精准地为某个群体的人设置,将活动价值最大化。
5.渠道完成洗牌,格局基本确定
各大渠道在今年ChinaJoy期间都举办了活动,从现场状况及朋友圈情况来看,到场捧场的人不在少数,由此可见渠道在行业内依然占据着绝对的强势地位。腾讯系、阿里系、硬核联盟、小米金山系、百度系、360等各大渠道已经基本完成了洗牌和站队,几大流量板块渐渐清晰。当然,非渠道掌控的剩余流量也占据不小的市场,这些可被挖掘可被利用的所谓的“散量”,大多掌控在联运平台手里。
在流量市场,活下来的几大巨头,瓜分之中,僵持不下。
结语
现在大潮退去了,谁在裸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