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板”制度的实施可能成为改善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突破口。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转板制度的实施需要市场的逐渐成熟并与之配套。而此前,全国股转公司研究推出新三板精选层的消息一时间引发市场热议,虽然没有得到官方确认,但这也成为改善市场流动性及转板试点的突破口。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新三板研究负责人诸海滨在接受广东广播电视台财经节目中心专访时表示,新三板转板试点的推出一定需要具备前提条件,包括转入、转出市场的估值匹配;另外,若新三板推出转板试点,市场也需要推出配套机制,这就是新三板既有“苗圃”功能,也可以让挂牌企业在新三板绽放。
转板试点仍需配套措施
此前,2月10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监管工作会议上谈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时指出,对于新三板挂牌企业还需优化分层的制度和办法,新三板既要有苗圃功能,又要发挥土壤功能。让一批创新能力强、诚实守信、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能够转板的就转板,不愿意转板的就在新三板里面绽放”,这是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又一道风景线。
如果转板从试点变成常规项目,未来新三板的生态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比如流动性这个老大难,会否因为转板的开展而吸引更多资金涌入新三板?还有新三板的定位应该如何重新定义,是A股的铺垫,还是应该维持自身原有的特性、独立性,从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新三板研究负责人诸海滨认为,新三板转板试点的推出一定需要具备前提条件,包括转入、转出市场的估值匹配,如果新三板与主板市场的估值相差太大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另外,若新三板推出转板试点,市场也需要推出配套机制,这就是新三板既有“苗圃”功能,也可以让挂牌企业在新三板绽放。
诸海滨还指出,借鉴海外市场的经验,如果未来新三板转板试点推出,将会在现有基础层、创新层两层架构的基础上还会再有更加精细、优质的挂牌企业分层,而筛选出来的这一板块,需要对其在流动性等方面实行不同的配套政策。
转板试点或成为改善流动性突破口
“转板”制度的实施可能成为改善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突破口。流动性不足是新三板市场运行的显著特征。不管是从股票交易的活跃度,或者是从挂牌公司平均融资规模大小,2016年与前年相比,都呈大幅度下降态势。
随着新三板市场的快速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流动性不足。尽管新三板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但流动性不足、交易量低,却成为新三板无法回避的问题。截止到2016年年底,新三板企业合计成交额为1,912.29亿元,成交股数为363.63亿股,较2015年有所增长,但是“僵尸企业”却未有实质减少,数据显示2016年有60%的新三板企业为0成交。整体来看,2016年新三板成交量仅为创业板的3.6%,成交额为创业板的0.8%,年均换手率为创业板的0.9%。
分析认为,新三板流动性不足在于供需失衡,股票供给大,投资者太少。投资者规模目前大概为30万户左右。其中,个人投资者比例占90%左右,而10%左右的机构完成了60%左右的“定增”和百分之七八十的交易。因此,新三板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机构投资者投资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通畅的退出机制。由于各项制度安排不及时或不到位,退出通道不通畅。多数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长期资金持有者的机构难有动力大规模进入市场。换言之,股票的主要需求者规模太小,导致新三板供需失衡。如果优质挂牌公司可以实现“转板”,通畅的退出机制将吸引大量机构投资者进入新三板市场。因此,推行“转板”制度将成为改善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突破口。
精选层消息扰动市场流动性问题亟待解决
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转板制度的实施需要市场的逐渐成熟并与之配套。无独有偶,今年两会期间,全国股转公司研究推出新三板精选层的消息一时间引发市场热议,更有消息称,股转公司已经将相关方案提交至证监会。对此,有媒体向全国股转公司相关人员证实此事,对方以“八字没有一撇”进行了回复。同时,对于股转公司已经将方案提交到证监会一事,对方表示自己不负责此事无法给予确认答复。
不过,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表示此事在今年1月左右就已有风声。而中国新三板投资联盟负责人也表示,目前监管层的确召开过座谈会,听取一些机构再分层的意见。同时,许小恒认为,再分层是新三板未来发展的趋势。由此可以确定,精选层一说实质上也并非空穴来风。
张弛也表示,研究新三板精选层是一个改革的过程。这样在精选层中推出竞价交易,估值就会提高,流动性也会逐渐改善。同时A股的IPO审核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希望A股的估值整体下调,新三板精选层估值上调,两个市场最终对接,对接之后才可能推出转板制度。不过,张弛也坦言,目前来说推出新三板转板是不成熟的,所以就提高新三板优秀企业的估值、改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