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说起“土豆”就想起“育碧”? | 一周游戏看点

2018-12-01 22:57
来源:手游那点事

一周游戏看点”是手游那点事推出的一周游戏洞察栏目。

今天,育碧宣布将收购一家注册于荷兰的网络与服务器供应商——i3D.net。

据官网介绍,i3D是全球十大游戏服务器供应商之一,在世界各地拥有33个数据中心,覆盖着3000个合作伙伴,每天为5000万玩家提供游戏服务。而育碧收购i3D的意图,似乎十分明显。

“借助i3D.net的专业技术,我们在提升服务器体验的目标上实现了数年的跨越。今后,育碧会为玩家提供一流的在线游戏服务。”育碧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Yves Guillemot如此评价本次收购。据悉,收购案最终将在2018年年底完成。

虽然目前,育碧的服务器并没有因为这则新闻的发布而有任何改善,但从国内外玩家群体的反应看来,他们对育碧的举动相当满意。

via twi:JAZZ JACK

甚至有玩家高度概括了本次收购:

回想起来,育碧在线游戏体验差是世界的共识,但令小编陷入沉思的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土豆”来形容育碧的服务器。甚至,在玩家群体里“土豆”还成为了育碧的品牌形象。

“育碧”和“土豆”,到底是谁先动的手?

1.“育碧”和“土豆”,是谁先动的手?

小编尝试在Google上搜索“Ubisoft Potato”,显示相关搜索结果为78.2万条,而换成“育碧 土豆”之后,百度的数据为52.4万。由此可见,“育碧”和“土豆”的关联度,似乎更广泛传播与于国外玩家群体。

而据网上公开资料记载,“土豆服务器”一词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要追溯到2000年,据闻在当时有一位名为“佛瑞德 怀特”的国外男子,创造了一台以5个土豆发电为动力的服务器。这台服务器不但速度奇慢,而且还会因为土豆的腐烂而无法使用。从此,“土豆”则被用以指代速度慢的服务器。

第二种则来自《传送门》中的人工智能角色GLaDOS,它在游戏的第二部里被安装在一个土豆上,并被更名为“PotatOS”。这个设定再次加深了玩家群体对“土豆”的另类理解,如果你有细心看前文配图,就会发现twi玩家也在用这个梗。

久而久之,“土豆”就与质量差、体验糟糕的服务器撇不清关系。

在小编看来,“育碧”与“土豆”的联系或许说不上是哪方主动,只是纵观全球游戏大厂,育碧服务器被吐槽最多。因此,潜移默化地“土豆”就代表了“育碧”。

2.育碧“自黑”,扩大了“土豆”的传播度

虽说不是育碧先动的手,但它那糟糕的服务器体验却是不争的事实。某程度上,这也许是一种被动的主动?

无论如何,虽然“育碧”与“土豆”联系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但能在玩家群体留下如此深刻的“品牌形象”,离不开育碧自身的“努力”。

首先是体现在游戏上,育碧近年的表现是有目共睹,除了对诸如《刺客信条》等IP系列的延续和革新之外,还推出了《全境封锁》和《荣耀战魂》等一众新品。虽然这些产品的市场表现各不相同,但它们无疑都拥有一个共同点。



在这些年里,育碧凭着一款又一款热门游戏,延续着它在玩家群体中的“土豆”形象。同时,由此产生的话题和衍生内容更为这个形象的传播提供了空间。

当然,如果育碧没有接这个梗,或许事态的发展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一发不可收拾...不知道从哪天开始,育碧似乎很享受“土豆”这个称谓,并以此与玩家群体互相抛梗。

在育碧的“努力”下,“土豆”就这样成为了它在“bug”之外,最重要的品牌形象之一。

在小编看来,在游戏业内能够把这种负面的评价转变为正向的例子不多,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这种“自黑”的操作,就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厂商的门槛。

3.“土豆”的形象,使育碧H1预售额同比增60%

不知道当育碧的服务器质量提升之后,玩家还是否会戏称它为“土豆”。但不可否认的是,能得到玩家群体的“关爱”,让育碧获益良多。

在育碧早前公布的2019财年Q2财报中,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数据。据显示,育碧H1网络预订额约59.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其中,Q2网络预订额约28.8亿元,同比增长38%。

预订额的大幅提高,侧面反映着玩家群体对育碧的期望与肯定。财报中还透露了《刺客信条:奥德赛》相比前作销售额增加10%,而《彩虹六号:围攻》的玩家人数达到了4000万,《荣耀战魂》注册玩家也达到了1500万。

小编看来,这当然离不开育碧在游戏产品上的表现,但在产品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育碧在玩家群体建立起的形象,为它旗下的游戏获得了更多关注度。某程度上,这应该归功于“土豆”,但更多的确实育碧类似事情的把握。

Ben

Ben

线上线下专访、稿件发布合作请联系QQ或微信:328624956

评论已关闭!

相关资讯